top of page
Search

好奇港媽跟德國華德福教育的初遇

  • Writer: moakid educational toy and parenting consulting platform
    moakid educational toy and parenting consulting platform
  • Oct 12, 2017
  • 2 min read

求學記 德國的幼兒其實一歲便可入幼稚園「玩」, 但面試的過程就跟香港相反。多數是只見家長,看看家長是否認同幼稚園的教學理念才考慮收小朋友(肚裡的胎兒)在大城市如柏林,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登記過十間幼稚園,每月打電話跟幼稚園領導人(他們不稱校長)表示誠意才有機會入讀。我雖然也在德國的幼稚園工作過,但對不同學習模式的幼稚園都感好奇,所以就四出參觀,時以家長身分,時以實習生的身分去明查暗訪⋯ 話說有一次去了一間華德福的幼稚園參觀,他們要求孩子有非常規律的生活,又絕對不能用非天然的用品及食材,連衣著的顏色也有限制! 當是我詢問幼稚園的負責人,她回答這是回應大自然的規律及孩子生長期的情緒氣色⋯當時我覺得太奇怪及離地、不太科學, 所以頭也不沒走了。 

自然 簡單規律生活 過了數過寒暑,大兒子已入學,以我就在治療中心工作,一星期有三天祖父母會帶他放學後到處遊玩。 有一段時間,大兒子常常如噴泉般流鼻血, 我們擔心他便送他去兒科醫生檢查。 兒科醫生跟他抽血、化驗及作身體檢查,又問問他作息起居的狀況。他跟我說孩子只是想得太多,腦不停在轉,令鼻腔附近的血管擴張並迫爆, 所以流鼻血。他建議我們平日不用日日帶他到處去,亦在週末帶他到大自然走走舒緩情緒。「簡單規律生活 親近大自然」就是我們當時的「藥單」了。

領悟 於是,我們走進秋天的森林,孩子自由自在地跑、探索,我這個成長於石屎森林的媽媽就在看「葉潮」綠的、黃的、紅的,風在動、葉子在舞動,仿佛令我想起當年在華德福幼稚園看過的濕水彩在流動及從節奏律動中認識線條的學習活動嗎?! 在香港長大的我習慣了多姿多采的生活,常常把自己及孩子的行事曆排得滿滿,但最後有什麼得著?孩子及自己的情緒、身心及靈性有關注嗎?原來八十多年前Rudolf Steiner已從自然中窺探跟隨大自然規律作簡單生活的道理。規律、簡單的生活對我情緒特別敏感的兒子很大的影響。我初在德國時,成日笑他們固板、納悶,現在發現原來簡單規律的生活無論對大人及孩子的身心都很重要。雖然我對Steiner的「人智學」理論仍有保留,但起碼他親近自然、重視身心靈平衡、動手做五感開發,模仿大人的生活就是學習是值得我去借鏡的。

後記 看到這裡,可能你會問規律的生活會否令孩子更硬頸,不能接受轉變? 聽說「蒙特梭利」特製的教具及課室環境令孩子獨立學習知識及生活技能,在規律的學習環境中增加安全感安心學習⋯究竟「華」與「蒙」的教學模式那一種較適合自己的子女呢? 


 
 
 

Commenti


© 2015 by Moakid 

Follow Us
  • Facebook Black Round
  • YouTube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