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遊樂場大觀園 (一)

  • 毛亞媽媽moamama
  • Jun 16, 2016
  • 4 min read

位於南法尼斯舊城區附近,以海洋為主題的兒童遊樂場。

自從有孩子後,遊樂場及公園就成為我每天的必到之地,就算連出外旅遊都會有意無意間到當地的遊樂場「觀摩」一番。

除了看遊樂場的設計、遊樂設施的「好玩、刺激度」外,也是一個了解當地文化、人民風俗及當地家長育兒態度的好地方。

我們就拿香港、德國及法國的做比較:

香港

照顧者: 平日的遊樂場只有外籍家務助理、說普通話的大媽或老人家;最常聽到的就是—「小心尐」、「唔準爬咁高」、「唔好掂、污濁呀」...照顧者好像G4貼身保護與遊樂場的「不准XXX」的告示牌相映成趣。 (詳可参考: 圍養 VS 放養)

設施: 「安全至上」—全場有防跌傷的塑膠地墊、大多是供兩、三歲幼兒玩的滑梯、爬架、鞦韆好少﹔最特別的是很多遊樂場設施上都有教你計數、九大行星、英文的元素! 充份滿足香港家長「贏在起跑線」的慾望。至於供小學生玩的遊樂設施好像不是太多,可能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吧... 德國

照顧者: 多數都是爸媽,但他們都會找一個陽光最猛的地方,手拿咖啡邊享受陽光邊跟朋友閒聊。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只會有危險時才會走近孩子。德國人戲稱那些上公園手持咖啡,只會供孩子有機食物的家長為「latte macchiato媽媽/爸爸」

設施: 大多有沙地,很多遊樂場都有分供幼兒及學童的。刺激好玩的滑梯、各式各樣攀爬繩網/架/石牆、不同款式的鞦韆應有盡有。因為大多數的幼稚園及初小都會帶孩子每天出外進行大肌肉活動,所以遊樂場就好像香港的7-11 一樣,總有一個係附近。有一次,我的法國朋友來柏林探我們,她說: 「嘩! 咁高...想跌死人咩」雖然我是一名兒科職業治療師,天天跟孩子在感覺統合治療室內盪鞦韆、爬上爬落,不過有時我遇到有些設施都大叫「刺激」! 想知更多德國學前的「感覺統合」,可按這裡

柏林市中心河畔上三層高的滑梯

法國

照顧者: 法國爸媽看顧孩子的態度剛在香港及德國的中間。他們不是貼身保護,但又未至於完全放手。在公園的父母仍舊不失他們優雅的舉止及對打扮的執著 。他們還會穿上時髦的大衣、高跟鞋、手持最新款的皮手袋與孩子上公園。對比「窮酸」的柏林爸媽防水風衣、二手衣服及牛仔褲大相逕庭。

設施: 有沙地的、也有保護地墊的。不過他們非常注重美感及遊樂場能否與附近的建築物融為一體。好像這個南法尼斯的舊城區的海洋主題遊樂場,雖然是新建的,但因為以全木造跟附近的百年建築物沒有違和感。而且,它位置於當代美術館旁,成年人及小朋友都可以享受這公共空間。孩子可以舒展筋骨之餘,又可以順道接觸藝術也是一個好的城市規劃。

供幼兒玩樂的海豚滑梯

搖搖板也像藝術品

小朋友要從鯨魚的尾部爬至魚頭才可玩滑梯,當中考驗孩子的大肌肉協調、動作計劃、解決困難及合作、協商的能力。

八爪魚的旋轉鞦韆

小寶最愛的故事書是講述魚學校的生活。「魔鬼魚老師」會載熱帶魚們上學,所以他看到很興奮。

大家記得「小木偶奇遇記」木偶仔被鯨魚吞噬的一幕嗎? 遊玩之餘,又可跟孩子說故事一舉兩得!

戶外的免費相展

在尼斯遇見香港

 遊樂場旁的當代美術館

後記

遊樂場是童年重要的回憶,童年亦只有一個,難度我們要孩子的童年記憶只載興趣、補習班及功課嗎? 再者,玩是兒童天生的權利。玩不但為孩子帶來歡樂,亦可以挑戰他們的大肌肉能力、建立健全的感覺統知系統以應付學習及生活的需要。 要孩子坐定定、就叫專心已過時,研究顯示合適的大肌肉活動可以增進專注力腦潛能。再者去公園玩亦是一個免費的親子活動。

請家長正視孩子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及空間玩及探索!

其實香港以前也有很好玩的遊樂場,不知是否使用率低或為求管理方便以漸變沒趣。我想家長的態度及倡議亦很重要。之前,香港公園拆長滑梯的事件因「蘑菇媽媽」多次爭取才能復修,可見家長主動積極倡議的重要性。

而毛亞媽身在外國,就只有帶多一些新奇的資訊及關於如何利用「感覺統合」幫助學習給大家。

Comments


© 2015 by Moakid 

Follow Us
  • Facebook Black Round
  • YouTube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