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大哭大鬧、「叫極唔聽」、 與小朋友爭玩具、有時甚至打人或說謊...作為老師或家長的你會怎麼辨?
-
你會用隔離法(time out)企埋一邊靜思己過?
-
看來他只是引人注意—一於漠視他 直至他做好才理會
-
息事寧人—「唔好喊 乖 我買雪糕比你食。」
-
設界限—「我數三聲你唔走,媽媽留你在喺度!」
-
「講又唔聽,再講再曳,最後唯有責罵、打孩子令他有深刻的教訓」
-
為孩子的行為感到尷尬,認定「男兒留血不留淚」,要求他立刻收聲。
相信以上的處理方法,大家都有可能用過。但原來我們這些處理方法,短期內可能會令孩子暫緩情緒,但長遠他能否學習自我控制及解決問題就成疑。
全腦育兒
結合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研究及感覺統合,教你輕鬆處理孩子情緒,又順道發展大腦的潛能—自我控制能力、同理心、情緒智商及處理人際關係的溝通能力。以上都是當孩子長大後,在人工智能時代保持競爭力的重要質素。
輕鬆處理孩子鬧脾氣分享快速搜尋:
溫柔安撫孩子的情緒 05:25-09:52
-
「情緒偵探」停、看、聽 HALT!
-
例子: 在家庭聚會中「扭計」的嬰兒。
待冷靜及取得聯繫才開始引導 10:28-18:00
左腦語言安撫右腦波動情緒 18:10-23:24
EMOJI BALL 情緒出氣球
SIFT 感覺、形象、感受及想法
全腦開發23:30-23:56
連接上下層腦 23:57-35:49
啟發孩子同情心、解難能力、自我控制
多感官冷靜法 35:50-39:36
總結
【左右腦統合】教孩子學會運用左腦安撫波動的情緒
-
先溫柔地帶著孩子觀察內在的感受,安撫他的右腦和下層大腦
-
同時,父母化身「情緒偵探」—停 看 聽 HALT!
-
借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感。多感官情緒出氣球 EMOJI BALL/ 冷靜袋SENSORY BALL

「碎碎唸」或一開始便說教、責備或體罰 只會暫時令孩子在下層腦因為害怕、驚慌以停止不適當的行為。長遠來說,負責上層腦的情緒管理、同情心及解難的思考能力沒有機會練習,而變得曠廢。
可在孩子鬧情緒時,嘗試多用身體語言表示「爸/媽在陪伴他」,例如: 蹲下至兒童的高度聆聽、擁抱及搭膊頭等。
同時父母可化身「情緒偵探」,從孩子的生活習慣、生理因素 (HALT)及感覺處理找出鬧情緒的原因。
如果孩子真的嬲到極點,不仿用「多感官冷靜方法」讓他們冷靜下來。本體覺有助抑制大腦神經活動,詳情請看下圖EMOJI BALL及出氣袋。
當父母的右腦及孩子的右腦取得聯繫時 (TUNE 啱台)才開始引導。



【父母的角色: 腦房子的建築師】
合理的期望 從旁引導 啟發孩子上層腦的「執行功能」
孩子的腦潛能在幼兒時期是黃金發展期,直至25歲才成熟。而「上層腦」的執行功能—自我控制、思考及同情心不會與生俱來從少就發展成熟。父母要啟發孩子的腦潛能、擁有同情心及管理好情緒就好比「腦房子」的建築師一樣,引導孩子不要將情緒困在「下層腦」的衝動、憤怒或驚恐的反應,反而是找到共識後,就事論事引導他們利用「上層腦」的執行功能。

【鍛鍊上層大腦—培養同理心,用運動改造大腦、化解怒氣。】
利用巧妙的溝通技巧引導,幫助他們用邏輯、同情心、自我控制能力、解難及感覺統合平服強烈的情緒,鍛鍊左腦和上層大腦。
將「不可以」成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困難
例子一: 孩子在朋友家玩得樂極忘形,不想回家。
-
父母除了命令「不可以再玩,現在需即時回家!」外,可以說成:「你現在還有五分鐘可以跟朋友玩,不如你想一想何時跟他再約?」
例子二: 孩子因玩遊戲輸掉而打人
【左右腦統合】
-
父母可以說: 「你可能因為玩輸了要罰停一次,又要輪流玩而覺得好受挫折?」
【設定界限】
-
父母可說:「打人會痛」
【連接上下層腦】
引導解決方法: 「要對朋友溫柔點」
【將心比己】可說: 「如果朋友打你,你又會怎樣?」引導孩子思考
整合上、下、左、右腦,孩子就能正確處理情緒,令他們更加明事理,發展孩子大腦潛能及執行功能,共同創造出快樂、成功人生。
